我们在和同事朋友聚餐时,经常会遇到那种带有转盘的餐桌,这时就会出现三种人。第一种大方的把喜欢的菜轻轻的转到自己的面前。但是转之前会先环视四周确认,没有人夹菜时才会转第二种,想吃哪个菜就立即转到面前。速度转的飞快,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第三种从来不主动转动转盘,当别人转过来时,遇到喜欢的菜就顺便的加上一口。第一种人拥有基础的自我意识,具备基本的修养,懂得尊重自己,也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第二种人自我意识强烈,但是修养欠缺很难获得尊重,但是一般也不会受到欺负。第三种人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处处的照顾别人的感受,这种人具备较高的修养,能获得少数高认知人士的尊重,但是同时也很容易成为第二种人的。欺负对象,即便是没有被欺负,但是他最基本的利益诉求也很难得到保障,经常被忽视或者忘记。
适度的委屈自己,照顾别人的确是一种修养,但是任何事儿都过犹不及,好的修养不等于降低自尊,属于自己最基本的权利,该争取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争取.这让我们从小就养成了重视别人的感受。委屈自己的习惯,习惯性的为别人着想,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习惯性的把别人置于自己之上,无意识的把自己的地位降低。比如饭桌的座次,电梯的先后对话时的姿态等等,经常把自己摆在下位的位置上。我们或许认为,只要自己足够谦卑,就一定能换来对方的尊重。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相对高认知的圈层里面,确实是这样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是这一圈层在社会上毕竟占少数。大多数的情况下,别人尊不尊重你,跟你是否友善,是否客气,是否礼貌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方的尊重通常是因为你的实力和自尊水平。实力指的是金钱名望,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
自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依赖型自尊指的是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获得自尊。独立性自尊是指不再以外界的评价作为标准,而是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自尊的升高或者降低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无条件自尊是指不需要任何标准,不需要任何理由,无条件的尊重自己,无条件的接纳自己。能够辩证的看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做错了事儿,就及时改正,但绝不会因此而降低自尊。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处于第一个阶段。一少部分人处于第二阶段。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不依赖外界的评价,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是这套评价体系只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与自尊无关。当别人屡次故意侵犯我们的尊严时,我们要予以坚决的回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会积极的争取属于自己的合理利益。
从今天起,大家不妨尝试做以下的几种改变。第一,在集体活动中把我无所谓,别考虑我的心态改为我很重要,请重视我的感受。第二,在集体活动中主动承担分内之事,但是对于不想做的不属于自己责任范畴的事,敢于合理的拒绝。第三,在和相同等级的同事相处时,不再刻意的把自己摆在下位,而是顺其自然,先来后到。第四,单位里的评优,调休,福利等活动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积极的争取,而不是一味的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