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活中处处谦卑,处处低姿态的人,会让身边的人习以为常。一旦他偶尔强硬一次,就会让大家觉得这个人脾气很坏。不可理喻.满招损,谦虚。谦受益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理念有没有用呢?当然,它有助于消除个性,消灭刺头,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但同时,这也让很多人逐渐养成了一种卑微,顺从,忍气吞声,从不发脾气。的性格,这种性格经常会被别人夸赞夸赞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夸赞这个人大度有教养,有涵养,但实际上大家在夸赞的同时,也通常会把这类人。作为嘲讽取乐的工具以及欺负的对象。其实这就是人性,或者叫做人的动物性巨强,凌弱欺软,怕硬。
对别人的态度会形成对方判断,你是上位还是下位的依据?如果在他的判断里,你是上位,他就会尊敬你,如果在他的判断里,你是下位,他就会轻视你。只要是群体,就必然存在位阶。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己的位阶能够高于别人,但是那些低自尊的人,他们会违背自己的内心。通过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边界感,边界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可侵犯,不可触碰的一条线。在人际交往中提。前告诉对方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或者在别人侵犯到自己的这条边界时,坚决的制止对方这样做,反而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尊重。有句话叫做敬人者人恒敬之。句话应该改一改,改为敬己者人。人恒敬之。当我们爱上一个异性,通常是因为对方身上具备一些自己梦寐以求的品质。因此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通常是卑微的。把对方捧到了云端,把自己贬低进了泥土。我们爱一个人,必须要通过自身的魅力和亮点。去吸引对方。
宝骨总弯腰,智者常低头,过分的谦虚。就成了卑微。过分的低调,就会让人看扁。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一条非常明确的边界。我们的宽容,我们的忍让,都是建立在这条边界之上的,无论任何人,一旦触碰到了这条边界。我们就要坚决的警告和制止这条边界,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尊严的底线。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侵犯。永远不要害怕争执,因为争执是人际关系的常态,每个人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会经常侵犯到别人的利益。因此,和别人发生争执,并不意味着就是你的错,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大度,没有边界的宽容,没有底线的大度,其实就是一种软弱,一个软弱可欺的人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
2-2.面对当众羞辱要用正确方法坚决回击
当众被羞辱这件事儿,可大可小,大到会闹出人命,小到一句话就能轻松化解。
被陌生人羞辱时应该如何应对?人们喜欢专拣软柿子,捏你越软越是逆来顺受。对方就越是得寸进尺。第一个故事,女孩儿和大妈。公交车上一个女孩儿无意间撞到了边上的大妈,女孩儿连忙道歉,大妈则不怀好意的问。姑娘,今年多大了?女孩说26了,大妈说26了,还挤公交车呢,我女儿20岁都买车了。女孩憨厚的一笑,说道我之前确实攒了点儿钱,但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把这些钱拿出来给我妈买了一辆车。我妈一把年纪了,腿脚也不方便,总不能让她挤公交出门吧,你说是吧?大妈听了以后脸色大变,再也没有讲任何话。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客为主,回击对方。
第二个故事。马克吐温的自嘲。在一次宴会上,马克吐温出于礼貌,对邻座的一位女士说,您真漂亮!但是那位女士却不领情,高傲的嫖了一眼马克吐温,然后说道,可惜我无法用同样的语言来赞美你。但是马克吐温并没有生气,他巧妙的回击到没关系,女士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嘛。那位女士听了以后,顿时羞愧难当,但是内心里却对马克吐温的幽默和睿智生出了一份敬意。克吐温用自嘲加反讽的方式把对方从自己的对立面拉到自己的同一阵营。
我们再来讲第三个故事。在一次外交场合上,林肯发现自己的皮鞋脏了,于是蹲下身来自己擦皮鞋。这时,一个国外的外交官走了过来,看到总统亲自在擦鞋,觉得有失大国的体面。于是故作惊讶的问道,总统先生,您竟然自己擦自己的皮鞋?林肯听了以后,并没有仓皇起身,而是故作诧异的反问道,难道贵国的总统经常擦别人的皮鞋吗?
既挽回了颜面,又展现了自己幽默和智慧的一面。同时也没有给对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可谓是一举三得。面对陌生人的语言攻击时,我们不要正面的回击,而是快速的找到对方言语中的逻辑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对方自己的矛,我们利用对方的矛攻击对方的盾,就能做到优雅而不失风度的回击,对方让在场的所有人折服。
如果羞辱你的人,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严重低下,跟你的身份差异悬殊。韩信胯下之辱。有一天,一群地痞流氓当众羞辱韩信,其中一个人对着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的胆子小的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件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我们都知道这个典故。最终,韩信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人的胯下钻了过去。韩信手中有剑,武艺不凡。他为何要忍受这样的屈辱呢?于以欲击石,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所以应了那句话,燕雀安知鸿畴之志,面对身份低下的人,特别是亡命之徒的选择。羞辱回击是没有必要的。
互相认识的人。位阶远高于自己的人。比如高级领导或者年龄阅历和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长辈。这种人达到了一定高度,看事情特别的通透,他们把自己的时间看的比什么都宝贵,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批评,指责或者羞辱一个跟自己无关的小辈,除非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他比较喜欢或者看好这名小辈。愿意通过批评的方式去提点,然后看他的悟性如何,如果悟性高,就伸手拉他一把。遇到这种贵人,我们一定要珍惜。
第一个故事孙权劝学的故事。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临死前,他嘱咐年仅18岁的孙权要多向大臣求教。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于是孙权以一国之君的身份拜张昭为老师。没过多久,张昭就成了东吴集团势力最大的权臣。对于年幼的孙权,渐渐的开始不放在眼里。孙权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心腹,跟张昭抗衡赤壁之战。后周瑜病故。孙权更是急需一名年轻且能够独当一面的心腹大将,将来能够接掌大都督的重任。经过观察和筛选,孙权看中了吕蒙,但是吕蒙曾受到过张昭的提拔,属于张昭的人,孙权经常在想怎样才能把他拉拢到自己的身边。在一次视察中,孙权见到了吕蒙,于是当着众人的面对。吕蒙说,听说你打仗很厉害。但是文化素质不行,以后没事的时候要多读读书。面对着领导的当众羞辱,吕蒙并没有恼怒,而是心领神会,不在明哲保身,逐渐展露出自己的锋芒。以配合孙权的提点。于是便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
位阶和自己相同的人。马加爵事件,面对当众羞辱,没有当场回击,事后怨恨越积越深而造成的,大家一起打牌时,一名同学怀疑马加爵作弊,于是讽刺道,没想到你连打牌都玩假。你人品太差了,难怪某某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都不请你,就是这句话让马加爵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果马加爵乐观豁达。或者当场进行口头回击,把矛盾解决在当下就不至于酿成后来的悲剧。
再讲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娶了一个心胸狭隘的悍妇为妻。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讨论问题,他的妻子不知又为了什么事儿跑来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儿。毫无道理的把苏格拉底骂了一顿,并且随手操起一盆水,泼了他一个落汤鸡。惊得在场的人目瞪口呆,为老师捏了一把汗。苏格拉底却不以为然,一边淡定的擦拭脸上的水珠,一边幽默的说道同学们,这并不奇怪。电闪雷鸣之后,必然是倾盆大雨。这番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就这样一句话,将不愉快的事情付诸一笑,使得紧张的气氛立刻烟消云散。面对这样的妻子,最好的回击就是自嘲。因为无论是破口大骂还是拳脚相加。无疑都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让大家看笑话的同时,也让家庭矛盾进一步升级。
位阶低于我们的人。有一次,林肯在演讲时,有人递给了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笨蛋。林肯看了以后,举起这张纸条,淡定的说道,我演讲时收到过很多无名信,全部都只有正文,没有署名。而刚才的那位先生,却只写了自己的署名,忘记了写内容。林肯的话引得台下一片哄堂大笑,大多数人遇到林肯这种情况,一般都会选择掩饰过去,息事宁人。毕竟这种羞辱,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就当完全没有发生就好了。但是林肯主动把羞辱公之于众,不怕出丑,彰显了自己的风度和强大的内心,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在场的人折服。与此同时,他还采用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方法,借力打力,不带脏字的回击了那个辱骂他的人。
在面对羞辱时,要想让自己不至于陷入难堪尴尬的境地,就得内功和外功兼备。内功指的是内心要足够强大,外功则。是指应变能力和见招拆招的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潇洒风度。如果我并不具备他们的渊博学识和豁达胸襟,该怎么办?
学会放下的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外出游方途经一条河,看见一个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起女子,趟过了河,然后和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心想,师傅常说,男女授受不亲,以师父这么高的修为,怎么能跟一名女子有如此亲密的接触呢?他一路走一路,想几天以后,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师傅,你背女人过河,难道不是犯贱吗?老和尚笑道,我只是背他过了一条河,而你却背了他好几天。小和尚听了以后,恍然大悟。老和尚的话很妙,我虽然背了女子,但是我把她放在岸边的那一刻,心里已经完全把这件事儿给放下了。而你却一直把他背在心上。执念太深,终成魔障。因此,要学会放下,才能走上修行的正途。
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们要懂得珍惜自己内心世界的容量,只把那些该留下的留下。其他的就让它随风飘散吧。面对当众羞辱,其实有很多种解法,但是归根结底,心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心远地宽,回击并不是为了树敌,而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尊严和底线,让外人不敢再度冒犯,忍让也不是因为无能,而是明哲保身,奋发图强,以待日后成为强者。具备了碾压对方的实力后,多出一份选择。
为什么你的讨好换不来对方的尊重
在中下层的人际交往中,几乎没有人会真正尊重一个外表软弱的人,无论你多么善良,多么友善。只要你表现出胆怯,懦弱,卑微,产媚,那你将会遭受这个世间最深的恶意。没有实力的友善,没有底线的友善,是不会被别人珍视的,你的善良。必须带有锋芒,你的友好必须穿上铠甲,怎样做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
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给对方提供价值,同时从对方身上获取价值。只有不断的产生价值互换,这段关系才能维持的长久,领导,同事,生意伙伴之间双方互换的大多是经济价值,亲人,夫妻。夫妻朋友之间双方互换的大多是情绪价值。一段良好的关系,双方互换的价值一定是基本对等的。因此,在人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是给对方提供价值,而不是产媚和讨好。恋爱关系,人喜欢用降低自尊的方式去追求异性。试图用讨好的方式来感动对方,殊不知一段成功的恋情应该是相互吸引。你的不对等付出你觉得委屈,对方觉得骄傲,一旦你稍微降低讨好的标准,便会让对方觉得你之前是在演戏,是在装,不是真心。千万不要为了爱情降低自尊,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的爱上一个自尊心很低的人,一个人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才能被别人爱男人爱一个女人,通常是因为她的美丽和温婉动人,女人爱一个男人,通常是因为她的雄性魅力和上进心。异性之间遵循的是吸引力法则,而不是讨好法则。在职场中,同样有一个误区,很多人喜欢用产媚和讨好的方式来获得领导的认可。我承认人性当中的确有这个弱点,喜欢被奉承,喜欢对方小心翼翼和卑微的样子,因此产媚和讨好在短时间内的确很容易拉近和领导的关系。但是请记住,这种方式仅仅只能拉近关系,绝不可能获得领导的赏识和尊重。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段好的亲子关系,仅靠血缘关系维持是不够的。也需要不断的给对方提供价值交换。但是当孩子大了以后呢,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他对你的经济依赖便没有那么强了。因此,当你退休以后,要转换一种价值思维,从经济价值转变为情绪价值。比如,能够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啊,帮助对方舒缓工作压力,帮助他们小夫妻解决情感纠纷等等。孝道的确会对成年的孩子产生约束,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价值互换才是维系良好关系的秘诀。当然,假如你是亿万富翁,这段话就可以忽略。
第一,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互换。第二,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一种是情绪价值。第三,恋爱关系遵循的是吸引力法则,而不是讨好法。法则第四,做领导的臂膀,而不是奴仆。第五,即便是血缘关系,也需要价值互换。
敢于转动餐桌上的转盘,是开启自尊的第一个齿轮
我们在和同事朋友聚餐时,经常会遇到那种带有转盘的餐桌,这时就会出现三种人。第一种大方的把喜欢的菜轻轻的转到自己的面前。但是转之前会先环视四周确认,没有人夹菜时才会转第二种,想吃哪个菜就立即转到面前。速度转的飞快,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第三种从来不主动转动转盘,当别人转过来时,遇到喜欢的菜就顺便的加上一口。第一种人拥有基础的自我意识,具备基本的修养,懂得尊重自己,也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第二种人自我意识强烈,但是修养欠缺很难获得尊重,但是一般也不会受到欺负。第三种人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处处的照顾别人的感受,这种人具备较高的修养,能获得少数高认知人士的尊重,但是同时也很容易成为第二种人的。欺负对象,即便是没有被欺负,但是他最基本的利益诉求也很难得到保障,经常被忽视或者忘记。
适度的委屈自己,照顾别人的确是一种修养,但是任何事儿都过犹不及,好的修养不等于降低自尊,属于自己最基本的权利,该争取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争取.这让我们从小就养成了重视别人的感受。委屈自己的习惯,习惯性的为别人着想,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习惯性的把别人置于自己之上,无意识的把自己的地位降低。比如饭桌的座次,电梯的先后对话时的姿态等等,经常把自己摆在下位的位置上。我们或许认为,只要自己足够谦卑,就一定能换来对方的尊重。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相对高认知的圈层里面,确实是这样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是这一圈层在社会上毕竟占少数。大多数的情况下,别人尊不尊重你,跟你是否友善,是否客气,是否礼貌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方的尊重通常是因为你的实力和自尊水平。实力指的是金钱名望,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
自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依赖型自尊指的是依靠别人的评价来获得自尊。独立性自尊是指不再以外界的评价作为标准,而是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自尊的升高或者降低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无条件自尊是指不需要任何标准,不需要任何理由,无条件的尊重自己,无条件的接纳自己。能够辩证的看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做错了事儿,就及时改正,但绝不会因此而降低自尊。社会上大部分人都处于第一个阶段。一少部分人处于第二阶段。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不依赖外界的评价,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但是这套评价体系只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与自尊无关。当别人屡次故意侵犯我们的尊严时,我们要予以坚决的回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会积极的争取属于自己的合理利益。
从今天起,大家不妨尝试做以下的几种改变。第一,在集体活动中把我无所谓,别考虑我的心态改为我很重要,请重视我的感受。第二,在集体活动中主动承担分内之事,但是对于不想做的不属于自己责任范畴的事,敢于合理的拒绝。第三,在和相同等级的同事相处时,不再刻意的把自己摆在下位,而是顺其自然,先来后到。第四,单位里的评优,调休,福利等活动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积极的争取,而不是一味的退让。
当别人不断试探你的底线
在商业谈判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提前暴露自己的底线,一旦让对方知道了你自己的底线,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假如我是房东,我要卖一套房子,我的心里成交价位是200万,对外的报价是220万,我的底线价格是190万,这时候有一个买家特别的喜欢我的房子,他看到报价是220万以后,心想如果能够谈到210万就心满意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双方能够正常的谈判,房子很可能会在205万左右成交。但是如果对方提前知道了我的底线,那他一定会把价格杀到190万,如果我提前知道了对方的底线,那我肯定会说低于210万这个房子我不卖。人与人的日常交往当中,无时无刻不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人类在婴儿时期就学会了察言观色,通过不断的升级自己的行为来试探父母的忍耐底线。游乐场这种小事情,假如家长不同意,很多儿童就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但是牵涉到能不能独自横穿马路,去河边玩耍这种事情时,儿童一般不会给家长讨价还价,因为儿童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和试探,已经明白了家长的底线在哪里。大多数家长的底线是孩子的安全,不妨根据孩子的情况,把底线调高。
试探对方底线的行为,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几乎很难察觉。有时甚至连试探方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在试探,纯粹是一种习惯罢了。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不知不觉中指使你做一些小事儿,但是随着你的妥协退让,他很可能一步步的得寸进尺,不断的加码,直到最后把你塑造成了一个烂好人。但是大多数人的心里都不会真正的感谢烂好人,只会从他们身上不断的榨取利益。当刘峰向一个女孩儿表达正常的爱慕时,圣人的形象瞬间崩塌,变成了一个臭流氓。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反试探,比如他请你帮忙倒水,如果对方拒绝,那就说明他真的没有把你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而是在试探你的底线,试图训练出一个听话的奴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坚决的对他说不。不可否认与人为善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善意必须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假如你的善意没有换得对方的尊重,对方反而是得寸进尺,那么此时一定要坚定的亮出底线,我的善良不是廉价的。
大多数人都习惯了通过试探对方底线的方式来为自己掘取更多的利益,不光是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在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大家不妨把底线稍微调高,这样当别人试探你时就会提早的碰上钉子。这样他们就会及时的罢手。
鬼谷子人性法则
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的经历2017年夏天我去青海旅行,去青海的目的不是灿若明珠的青海湖。不是一望无际的门园油菜花海,不是如梦似幻的茶卡盐湖,也不是牛羊遍地的金银滩草原。而是那里的星空。到达青海湖畔的第一个晚上,天气晴朗。晚饭后,我独自一个人驾车离开城镇,没有目的地,就是朝着没有光亮的地方一直往前开。开到四周,万籁俱寂,只剩下虫鸣和蛙鸣。开到伸手,不见五指,陷入无边的黑暗。方才停车,我关掉车灯,跳下驾驶室,望向那片我梦寐已久的星空。
抬头那一刻,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的震撼到了。繁星密布密到星与星之间,几乎没有距离一条银河横贯南北银河,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仅层次分明,而且色彩丰富,时不时的还会有几颗流星划过,让我意识到时间并没有静止。那一刻,我有些恍惚,仿佛感觉不到了自己的存在和宇宙融为了一体。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个呢?因为这幅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们的烦恼乃至于我们的一生,在这个存在了亿万年的璀璨星河面前,只不过是一瞬之间根本就不值一提,也就是从那天起,我逐渐放下了焦虑,放下了很多不必要的重担,开始学会了轻装前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你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爷爷的父母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模样?从事的什么职业?他们的一生都去过哪些地方?认识过哪些人?他们遇到过哪些烦恼?做过哪些糗事?他们曾经恨过,谁又曾经被谁爱过?我相信99%的朋友都答不上来,包括我也一样。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大多数人三代以后时间便会抹平它存在过的一切痕迹,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人念叨他们的名字,也不会再有人记起他们的模样,这个人从此彻彻底底的消失了,就好像从没来过一样。即便是登上了史书,又能如何呢?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千秋霸业,要么消失的无影无踪,要么化作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渐行渐远。打开史书往前翻,你会发现书中记载的越来越简略,一个绵延了数百年的王朝,只需要了了的几笔就能带过那些帝王,那些将相,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随着时光的流淌。随着史书的增厚,他们的名字也会逐渐消失,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从历史的视角来看,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些生活中,我们以为天大的事情在这条时间的长河中甚至激不起一丁点的浪花。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作者当年明月讲完了帝王将相千秋功业的故事以后,把压轴大戏送给了一个小人物。这个小人物叫徐霞客,作者不惜花费了4000字的笔墨,借用了这个小人物的一生,给成功重新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就是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每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的飞黄腾达和没落失忆,对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的光阴,而对后人而言,却仅仅是一页纸。所谓的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后变成土。所以生命是什么?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无非就是一场旅途,一场终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旅途。在这场旅途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心去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去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看太阳怎么升起,星辰怎样落下。去爱我们该爱的人,去做我们该做的事儿,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相信你的人生态度会发生改变。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别人的看法是他的事儿,我无需去争辩别人的行为也是他的事。我无需去改变,我在别人的世界里每浪费一分钟,就意味着我自己的世界里少了一分钟。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身上呢?生命是自己的,永远不要被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消耗。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有一个重点,只要抓住了这个重点,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比如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养家,那么就不要在单位的勾心斗角和同事的尔虞我诈中。消耗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们的旅行就是为了放松身心,那么就不要因为漏掉了某个景点,错过了某个美食而闷闷不乐,比如我们健身就是为了享受挥汗如雨的快感,那么就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练了那么久也没见瘦而愤愤不平。比如我们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享受无怨无悔的乐趣,那么就不要因为对方的不领情而长时间的郁郁寡欢。找到这些重点,就如同给我们的生命找到了一个锚,有了这个锚,任凭风吹雨打,我们都能始终坚定自己的航向。
大家要记住,这个世界虽然有很多伟大的人,有很多伟大的事儿,自己好像渺小而又微不足道,但是在你的世界里,是以你为中心的,而不是别人。在你的世界里,除了你之外,其他所有人的存在都是围绕你而服务的。科学家的存在是为了给你的生活提供便利,歌唱家的存在是为了给你提供美妙的音乐,厨师和饭店的存在,是为了给你的味觉增加一份新鲜感,世间一切美景的存在,是为了让你更好的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你只需要换一个角度看一看你的世界就会发生改变,在你的世界里你才是真正的主人和唯一的王,所有的一切都因你的睁开眼睛而存在,因你闭上眼睛而消失.因此,这个世界里除了你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值得你去费力的讨好,你无需在意别人的看法,无需体验别人的感受,只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论开心还是烦恼,全身心的去感受当下,接纳当下,体验当下,拿得起,放得下,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烦恼,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去揣测,更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反复的惩罚自己。你可以把生命想象成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你是唯一的主角,其他所有的人都是你的NPC,所有的一切因你而存在,因你而消失。
王羲之说,夫人之相与,富阳一世,或取诸怀抱,无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方浪形亥之外。苏东坡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物之所。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微生,沐浴之而成色,是造物者,是无尽藏也。而吾与汝之所共适。这两句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体会。
你为什么不能主宰情绪
情绪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心境,第二种叫激情,第三种叫应激反应。
心境是平静而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激情是强烈的、爆发性的、短促的情绪状态,比如愤怒、强烈的开心。怎样把这种短促失控的激情反应转化为一种平静而持久的心境?
情绪稳定是强者的基本素质,对健康有利,对教育孩子有利。
胸有积累,而面若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高级的人物不会轻易的显露自己的情绪,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太多情绪的波动。我就感觉到大地都在颤抖的那种,这种雷霆之怒让我一个局外人都感到恐惧,在他推开门的一瞬间,我看到的是一个涂色般慈祥、涂色般降临的一个状态。你怎么能这么自如的切换自己的情绪呢?他说很简单,我的情绪根本就没有发生,大发雷霆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没有波澜的,我的目的是扫视全场的每一个人,到底谁胆怯了?谁心里不服?我是一目了然。一个真正的强者,他的情绪并不是完全不表露的,而是他能够灵活的转换心境和激情的,这两种情绪,当他需要大发雷霆的时候,他会展现出雷霆之怒,但他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对方,当他开怀大笑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为了提振团队士气、感染对方,但他的内心也是没有波澜的,他的情绪还是没有发生。对于一名已经开悟的人来说,情绪只是一个工具。情绪只会影响判断对解决问题丝毫无益,只有稳如泰山,才能让大脑飞速的运转,思考出有效的对策,每临大事,有静气。
医学上都已经证明,就是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焦虑、还有悲伤的状态下,他身体的各项机能免疫力是会下降的。
一个家长对孩子最大的馈赠不是良好的经济条件,不是良好的教育条件,也不是父母的高学历,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双方情绪稳定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一种帮助,他的安全感不会缺失,他的内心会相对比较强大。但是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的眼神儿,透露着一种无助胆怯,就是他在看我的时候,他是低着头,抬着眼睛看我的,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应该是对外界充满好奇、充满期待的,而不是眼神里满是恐惧。
情绪为什么产生?情绪分为坏情绪和好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是源自现实,结果和内心期望所产生的偏差。当结果比期望差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坏情绪,当结果比期望好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好情绪,因为你的期望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孩子考第五名的这个结果并没有改变,但是家长的情绪因为期待的不同而改变了。所以他的精神上就出现了一点问题,经常在街上没事找事骂别人,哎,这个时候你前几天郁闷的情绪是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反而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丝丝的同情。这个人骂自己的结果并没有改变,但是因为你对这个人的期待改变了,你的情绪出现了变化。
那么掌控情绪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让情绪不发生,从源头上杜绝。当然在我们没有完全做到之前,当情绪已经发生了,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排解、疏导出去,比如说找朋友倾诉,找朋友喝酒,去进行一场旅行,去进行一场瘟畅流离的游戏,不要闷在心里,闷在心里也是不好的。我们很难改变一个事儿的结果,但是可以改变对一个事或者人的期待。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我们对他的希望就是能够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然后一生平平稳稳的,平平安安的就好了。在我们小的时候,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电视里,都会接受到很多关于孝道的教育,歌颂父爱,歌颂母爱,但是当我们长大以后呢,会逐渐的发现父母的平凡和普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很多人对父母的信仰逐渐崩塌了,关系也就日趋恶化,父爱和母爱,仅仅是一种本能,如果没有这一本能,那么这一物种可能早就灭绝了,我们没有必要刻意解读父爱和母爱的伟大,我们孝敬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包容父母的缺点,而不是用圣人的标准去看待他们。如果我们把自己身边的朋友各个想象的非常的讲义气、义薄云天,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受到伤害。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降低对事儿的期待,在一件事儿没有发生之前,把它的结果想的平常一点,甚至是差一点。ABC理论,人不是因为事情而困扰,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A代表事件,B代表我们对事件的看法,C代表我们最终产生的感受,我们只需要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期待。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通常是一个局部的,而不是全貌,当我们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够看到这件事的全貌以后,我们的情绪就会往好的方向。不要对生活中一些我们看似不好的事情太过纠结,两三年以后再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因为认知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件事情的全貌。认知 => 看法 => 期待。修炼到更高级别的人,对万事万物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因为他们已经深刻的认知了人性生活中无论发生了多么离谱的事,他们都不会感到震惊和奇怪。遇到事情时,他们不再从情绪的角度出发,而是先冷静的思考究竟怎样做,才能对自己更有利。
Hello World
Welcome to Hexo! This is your very first post. Check documentation for more info. If you get any problems when using Hexo, you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roubleshooting or you can ask me on GitHub.
Quick Start
Create a new post
1 | $ hexo new "My New Post" |
More info: Writing
Run server
1 | $ hexo server |
More info: Server
Generate static files
1 | $ hexo generate |
More info: Generating
Deploy to remote sites
1 | $ hexo deploy |
More info: Deployment
人性的本来面目
自私是一切动物繁衍生息的基础。自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为两大块儿,一个是经济利益,一个是情绪利益。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都是通过这两种利益链接的。两人关系中,提供经济利益的这个人一定是占主导位置的,因为赚钱的能力是稀缺的。我成功之前,我的身边全是坏人,当我成功以后,我的身边全是好人。
学会从利益的角度去解构一切关系。
员工离职,你的员工在你这儿赚多不多?你的员工在你这儿工作开不开心?如果你能给他很多的钱,那么他开不开心都无所谓。夫妻关系,夫妻双方都要赚钱,也都要给对方提供温暖。一方赚钱,一方提供温暖也是可以的,但是提供温暖、不会赚钱的那个人在家庭中一定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合伙人关系,首先都能让对方赚到钱,其次两个人合作要愉快,要有生态化反。通人性者通幸福,通人性者通财富。再往下就最好只是一种单一关系了,亲戚关系,最多就是情绪利益,一旦掺杂了经济利益,关系就很容易受到破坏,因为经济利益是占主导的,亲戚之间能够给对方提供依靠、温暖、快乐,这是一种最好的关系。朋友关系也是一样,如果朋友有了难处,我们是可以给他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的,但这一定是次要的。朋友之间最多的是什么呢?你受了欺负,我会让你得到我的依靠,我会直接去找那个人算账。你今天受了委屈,你来找我倾诉,我会跟你共情。同事关系,更多的就是给对方提供经济利益了,我们合作共赢去做好一件事,去做好领导安排的任务,获得更多的财富。同事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结构性的利益冲突,遇到评优评先、加班等各项福利的时候,只有一个名额的时候,你让还是不让呢?这个事并不绝对,有很多人也在公司里成为了好朋友,但我建议这个关系尽量更纯粹一点,可以等到两个人不在一个公司,不在一起共事了,以后再去交,这样是最明智的。
好人陷阱。
先来看一个好人公式。
100-1=0,0+1=100。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大家不满意的事,他的评价就会降的非常低,一个被大家讨厌、大家都认为他很凶很恶的人,一旦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好事儿,这时大家对他的评价会急剧上升。生米恩,斗米仇,你经常给一个乞丐施舍两个馒头,有一天突然给他降低到了一个,那么这个乞丐反而会怨恨你。
好人光环。
当我们去夸一个人的时候,没有找到这些亮点,太平庸,就只能夸这个人是个好人。讨好型人格,就是一个人习惯性的去让身边所有人喜欢,不愿意得罪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个人讨厌他,他都会有不安全感。但这样大家反而轻视他,有事脱不开身的时候,大家反而会怨恨他,用这个好人称号来讽刺他,你这个好人怎么能跟大家争利益呢?要宽容、要谦让、要帮助所身边所有的人,是没有错,但是这会让我们形成一个惯性,变成了讨好身边所有的人。有魅力的人格一般是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爱憎分明,我有我自己爱的东西,我也有我自己讨厌的东西,另外我是有脾气的,当一个人触及到了我的底线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忍,我一定会大发雷霆,这样的人大家反而会重视他。喜欢他的会特别喜欢,讨厌他的也会讨厌,但没关系,只要喜欢我们的人,特别喜欢就好了。聪明的博主让喜欢他的人特别的喜欢,讨厌他的人特别讨厌,前者给他点很多赞,后者会给他增加很多评论,这就是流量的来源。所以说有一种人特别讨巧,平常面恶,但心是善的,平常给人的感觉不太好接触。但是当别人有了难处的时候,他会拉一把帮大家一个小忙,就是面恶心善。
嫉妒之歌。
嫉妒的本质是安全感的缺失,人不会嫉妒一个远在天边的人,而身边的人变强,可能会对自己的安全感造成一种缺失,这叫做嫉妒的本质。
炫耀就等于给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
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人真正希望你过得比他好,包括亲戚。亲戚当然不希望我们过得差,因为会拉后腿,但假如你突然间大幅超越了一个亲戚、朋友,那么他心里是会不舒服的,不排除你身边一部分小人,对你去实施一些比较恶的手段。另外,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只会嫉妒在同一条街上比自己收入更高的乞丐,一些大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陌生人和外人,而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对我们产生嫉妒的小人。一些大佬,他们会习惯性的装穷,甚至装傻引智,强者的一个特质就是喜欢隐藏自己比较牛的地方。
嫉妒等于将自己陷入危险。
清华才女朱玲案和复旦的黄洋案。四川恶扫案,她手里生的都是儿子,因为一句不经意间的讽刺,说他没生儿子,就把别人的儿子全部下毒了。当自己过得好的时候、赚了很多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去稍微的掩饰,而不是让更多的人知道。
接纳人性,不等于痛苦。
特色的地方,美食往往味道很怪,小孩子是不会吃这些东西的,成年人吃了以后,第一反应是反胃、不好吃的,但是吃的时间长了会越品越有味道,了解人性以后也要有这种悟性。就是人性虽然不是那么好的,自私的,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学会接纳人性中的丑恶,接受这个世界的丰富,酸甜苦辣甚至是恶臭,因为只有小孩子才喜欢吃糖,孩子的世界才全是美好。接纳人性之后你的心胸会豁然开朗,不再那么轻易被别人伤害。要放下重担,轻装前行。
一句话叫做上帝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交易,没有那么复杂,皆是交易。
好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但坏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摆脱讨好型人格,尽量去实现魅力型人格。
世界的阴阳两面
为何要了解人性?
第一,不再对人性满怀期待,别人很难再伤害到你。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第二,做大的公司都是运用了组局者思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商店是什么呢?是阿里,他并没有货,但是他组了一个局,让所有的人在他上面卖货,所有的人在他上面买货,他来守其中的点位。成功的产品都是对人性的洞察。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就是利用了人性当中的喜新厌旧。第三,利益分析法。想让一个人帮助你的时候,你先要想我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这样的关系才是最稳固的。
它太阴暗,也太厉害。
世界有两套教育规则。
平民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教育出来的是一个局中人、棋子、遵守规则的人,贵族学权谋术、读心术、御下术。教育出来的是能够灵活变通,并且制定这套规则的人。你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钢琴?我当然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能够在舞台上众星瞩目。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懂得这门艺术欣赏。有一天,他能够坐在包厢里面。给这些在台上弹钢琴的人鼓掌。
因为这两套教育规则,社会也分裂出来的两套规则。
第一套叫做公平正义礼仪道德,第二套叫做隐藏在背后的利益。第一套规则,它是明的,可以说的,当做旗帜的。就像梁山的替天行道。实际上他们心里想的是光耀门媒、升官发财,这个东西是暗的,是目标,如果你把这些东西放在嘴上去说了,那么你就成为一个大家嘴里的小人了。所以说什么叫君子呢?君子就是也看透了这两套规则的本质,但是他会轻视这个利益,他会苛守第一套公平正义礼仪道德。所以说君子固穷嘛,君子是不在乎利益的,他们苛守第一套法则,什么叫小人呢?小人也是看透了两套利益,但是他们会坚定的执行利益这套,然后用第一套公平正义里头的去绑架别人。
普通人就是在这两套规则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一切。这个平衡点是什么呢?在公平正义,礼仪道德的框架内。在法律的框架内去实现自己的利益,该得到的利益,该争取的利益一定要争取到。
社会单位是有好多元素组成的,这个元素越往大了走,越会把赤裸裸的利益挂在嘴边,不再需要公平正义,礼仪道德这套遮羞布。那么为什么越往小了走,大家越需要谦让分享?两个家庭之间如果有摩擦呢,应该尽量的缓和。因为这些东西有利于整个族群的向上,但是说白了,它不利于个体。但个体如果愿意牺牲短期的利益去维护集体的利益,那么这个是叫做一种高级的自私,从长远看,这个人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一个企业它在找这个平衡点的时候,偏向于人性了,那么这个企业是做不大的,因为企业就是你死我亡的利益争夺。但是每一个企业家,他们在头顶上悬挂的不会是利益至上,而是诚信至上。当我们作为一个小的元素,当我们作为一个家庭族群个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偏向于人性,这个叫做一个高级的自私,当我们做一个企业的时候呢?这个时候,企业才能做得更好。